当前位置 : 中國電視 - 國際日報
9月23日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。秋分日也是丰收节,瓜果满园、谷物满仓;菊黄蟹肥、新稻飘香。丰收之美,来自劳动者们汗水的浇灌,也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。在中国岭南地区,人们会用醒狮来庆祝丰收。本次《中国电视》邀您一起走进广东佛山,感受当地的醒狮文化精神。
醒狮原名为瑞狮,起源于中国广东佛山。在鸦片战争之后,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,佛山人在民族忧患意识下,将“瑞狮”改名为“醒狮”,寓意醒狮醒国魂,击鼓振精神。它在广东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不仅寓意着如意吉祥,还是雄健、勇敢和力量的象征。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,在一阵阵喧闹的锣鼓声中,醒狮表演者做出各种生动威武的动作,寓意着祈求丰收、五谷丰登。
锣鼓声响起,醒狮表演正式开场。广东醒狮表演主要套路有“采青”“高台饮水”“狮子吐球”“踩梅花桩”等。狮子采青之前,都会先表演很长一段的故事,因为狮子本身无法言语,需要用表情、动作来讲述故事。随着锣鼓的节奏,狮子从沉睡中惊醒过来,随着舞者的步法,切换出千姿百态的动作,不仅栩栩如生,还能将故事讲述得十分生动。传统舞狮讲究形意合一,不仅要求舞者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表演中,还要求舞者有一定的武术功底,使狮子跟随舞者的步伐,做出像人一样的表情和动作,这样表现出的狮子才会更好看。
醒狮是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,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演变而来。五代十国之后,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,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。在历史的绵延中,醒狮的活力未曾消减,这里蕴藏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气神。醒狮醒国魂,击鼓振精神。岭南地区的这只醒狮,脚踏千百年的风云,登高揽月上山采青,追风远航无惧风雨,这只雄狮身上有岭南人最宝贵的精神,拥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年轻的心。
《中国电视》邀您关注《方言这么美》更多内容: